设为首页         
  
首 页 学术动态   最新资讯   会议专题 学术幻灯 专家访谈 精彩视频 病例讨论 循证指南 积分商城 名家讲堂
当前位置:眼科首页>正文
正确认识BKC,规范诊断和治疗
——《BKC诊断与治疗》手册主编审专家访谈

眼免疫学葡萄膜病 眼科病理及教育 眼科基础研究 多学科交叉  作者:国际眼科时讯  2016/3/11 14:40:00
国际眼科时讯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内容概要: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lepharokeratoconjunctivtis,BKC)是指继发于睑缘炎的一系列结膜和角膜病变。研究显示50.7%的睑缘炎患者合并角结膜病变,而且多数患者呈现角结膜长期慢性病变过程。BKC的反复发作可造成不可逆视功能损害,严重者角膜可变薄甚至穿孔。关于BKC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为了提高广大眼科医师对BKC的认识,规范这类疾病的诊疗,由谢立信院士、洪晶教授、孙旭光教授共同主编审的《BKC诊断与治疗》手册即将和广大眼科医生见面。《国际眼科时讯》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洪晶和孙旭光教授进行专访,对《BKC诊断与治疗》手册进行详细地介绍,并分享了BKC的相关诊疗经验。相信《BKC诊断与治疗》手册对临床眼科医生能提供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正确认识BKC,规范诊断和治疗 ——《BKC诊断与治疗》手册主编审专家访谈

 


 

编者按

   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lepharokeratoconjunctivtis,BKC)是指继发于睑缘炎的一系列结膜和角膜病变。研究显示50.7%的睑缘炎患者合并角结膜病变,而且多数患者呈现角结膜长期慢性病变过程。BKC的反复发作可造成不可逆视功能损害,严重者角膜可变薄甚至穿孔。关于BKC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为了提高广大眼科医师对BKC的认识,规范这类疾病的诊疗,由谢立信院士、洪晶教授、孙旭光教授共同主编审的《BKC诊断与治疗》手册即将和广大眼科医生见面。《国际眼科时讯》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洪晶和孙旭光教授进行专访,对《BKC诊断与治疗》手册进行详细地介绍,并分享了BKC的相关诊疗经验。相信《BKC诊断与治疗》手册对临床眼科医生能提供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洪晶教授

1.《BKC诊断与治疗》撰写背景

  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lepharokeratoconjunctivtis,BKC)为临床常见疾病,但由于过去缺乏对BKC的认识,临床上误诊的情况很普遍。近年来BKC的概念被提出并逐步被大家所认知,但目前尚没有统一的BKC的诊疗标准和指南。洪晶教授讲到,出于这个原因,她和孙旭光教授一起撰写了《BKC诊断与治疗》的手册,并由谢立信院士主审并撰写前言。这本手册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简明扼要地总结了BKC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目的是希望通过精简的内容让基层医院的医生能更好的认识BKC,从而在临床诊治上能减少误诊的发生。

2.BKC的分级治疗

  洪晶教授谈到,根据BKC的发病时间分为早期的急性期、中期的进展期及晚期的瘢痕期;根据病变累及深度及范围可分为轻、中、重度。这样的分期和分度对基层医院医生来讲非常重要。根据病因、分期和分度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方案:轻度以物理治疗和健康保健为主,中度需要加入抗菌及抗炎药物,重度患者需要合并全身用药。在这本手册里有非常清楚的分期和分级以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指导性。

3.中重度BKC的治疗

  洪晶教授介绍说,BKC的发病受多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睑缘的病变引起机械性损伤,其次睑缘炎多合并细菌和微生物的感染。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局部的炎症性的改变,从而引起眼表周围炎性介质的释放,最终导致角膜病变。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含有抗生素和抗炎的激素类药物两种成分,针对导致BK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有效的治疗。对于BKC的治疗尤其是一些中重度BKC的治疗,尤其推荐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典必殊?)。对于睑缘部的病变,滴眼液不能长时有效地作用于局部,而眼膏一方面可以长期的滞留在病变的部位,另外一方面可以缓慢地释放。所以对于中重度的睑缘炎,推荐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典必殊?)涂睑缘,每日2次,连续2周。对于中重度BKC,可同时加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每日2次,连续2周,使用2周后需评估睑缘的表现以及BKC的变化,同时检测眼压的变化,若症状有减轻,则换为弱效激素。

  另外,洪晶教授等的一个关于睑缘炎和BKC多中心的临床观察显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BKC的疗效非常好,可以在短期内就控制炎症反应,显著减轻使眼部症状。这给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和证据,对于中重度睑缘炎和BKC的患者,在治疗早期推荐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

 


  孙旭光教授
 

1.正确认识BKC

  

  作为《BKC诊断与治疗》的主编审,孙旭光教授讲到,关于BKC的概念近年来通过学术交流已经被广大医生所认识。临床上BKC是角膜疾病诊断中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以往我们对感染性角膜病以及免疫性角膜病的病因都非常重视,但睑缘炎导致的角结膜病变往往被忽视。有的医生将其当作病毒性角膜炎治疗,造成病情的延误。所以认识这个疾病及其病因对于我们及时正确地诊治角膜病变,减少角膜盲是很有帮助的。

  

2.BK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BKC发病的主要原因为睑缘炎。睑缘炎为睑缘组织的炎症,从其病因来看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在感染性病因里,最受关注为细菌和蠕形螨。在非感染性的病因里则最主要为MGD,即睑板腺功能障碍。根据这两个主要的病因,可将睑缘炎分为感染性睑缘炎和非感染性睑缘炎,这两种病因造成的睑缘的炎症都可以引起角结膜的病变。而细菌作为感染性睑缘炎的主要的病因,在临床上需要首要考虑。细菌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细菌本身可以直接侵袭和破坏组织,另一方面细菌还可以分解脂质、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导致炎性因子的产生。所以在治疗上不仅需要抗菌治疗,还需要抗炎治疗。

  

3.BKC的诊断标准

  

  孙教授讲到,《BKC诊断与治疗》手册以及已经出版的《睑缘炎与睑板腺功能障碍》都提到了BKC的诊断标准。诊断BKC首要条件为有明确的睑缘炎诊断。BKC的诊断标准中,首先为有睑缘炎,其次有典型的角结膜病变,包括反复发生的泡性结膜炎或角结膜炎、双眼滤泡性角结膜炎、角膜周边浸润或上皮病变、浅层新生血管等。出现如上角膜或结膜的病变后,再结合睑缘炎的诊断,即可诊断BKC。另外,孙教授还分享了BKC的临床体征特点:第一,BKC大多为双眼发病;第二,角膜的病变大多从下部的角膜周边开始;第三,在角膜病变的同时往往伴有角膜浅层的新生血管。

  

4.BKC的治疗原则

  

  孙教授强调到,BKC治疗原则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为需要同时进行睑缘炎和角结膜病变的治疗,不能只治疗其中一个。其次,睑缘炎治疗的疗程要足,为2或3个月以上。如果治疗方法正确,BKC患者的角结膜病变通常会在1个月内恢复,但是患者睑缘炎则需要2至3个月以上才能恢复;若疗程不足,没有控制住睑缘的炎症,则会导致病变迁延反复。孙教授分享到,在BKC的药物治疗中包括抗炎和抗菌两个方面。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含有抗生素和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和杀菌的作用,可以快速的控制炎症、降低细菌载量。在BKC的治疗中,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眼膏主要用于中重度睑缘炎的治疗。在中重度的睑缘炎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治疗时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眼膏,效果非常明显。对于中重度的BKC,可在早期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滴眼液,夜间可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眼膏。


 
分享到: 更多
相关搜索
正确认识BKC,规范诊断和治疗 《BKC诊断与治疗》手册主编审专家访谈 
【本文章已有22 人评论,点击查看。】

用户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推荐视频 more<<  

作者资源

相关标签
张丰菊教授,40岁以上屈光不正  Retina China 2022丨黄天荫教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梁小玲教授,玻璃体混浊  APAO,陈有信教授,视网膜病变诊治  双周谈  2022Euretina  ESCRS 2022  ESCRS 2022  ESCRS 2022  ESCRS 2022  白内障  双周谈  医患  紫外线  叶黄素  膳食补充剂  眼中风  视网膜梗塞 

友情链接

国际循环网

国际糖尿病网

国际肝病网

肿瘤瞭望网

每日医线

国际眼科学和视光学学术会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眼科时讯( www.iophthal.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国际眼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07927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60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0-0017
 2011-2023 www.iophth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